“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印度
印度可謂是全球重要的輪胎生產聚集地之一,躋身全球75強的本土輪胎企業超過10家,成為繼中國外的另一入圍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
MRF公司、阿波羅輪胎公司和JK輪胎工業公司等在全球輪胎企業排行榜中均占有相對突出的世界地位。那近幾年印度輪胎企業的銷售情況和在世界輪胎中的地位如何呢?
上圖統計中可以看出,印度本土輪胎企業雖然入圍數據較多,但是除MRF公司、阿波羅輪胎公司和JK輪胎工業公司之外,其余輪胎企業排名相對靠后,全部在30名之后。其中在排名60名之后的就有3家。
另外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受近兩年輪胎價格下滑拖累,輪胎銷售額亦是逐年走低,特別是2015年因入圍10家企業中Falcon輪胎和Metro輪胎無銷售數據統計,印度國家輪胎銷售收入實為8家企業銷售額,因此下滑相對較多。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入圍的10家企業中銷售額差距還是挺大的,前3大輪胎企業銷售額多在10億美元以上,特別是MRF公司、阿波羅公司銷售額基本穩定在20億美元以上,兩家生產企業全球排名一直相對穩定,阿波羅一度同比增長高達45%。
詳細分析來看,MRF輪胎在1987年成為印度最大輪胎公司后一直無新的超越,在印度建有7家輪胎廠,輪胎總產能超過2000萬條,轎車輪胎和載重輪胎均有生產。阿波羅輪胎成立于1976年,從2003年開始加大輪胎投資,產能呈現逐年增強態勢。
目前,阿波羅已經在世界三大洲分別建有輪胎廠,銷售縱橫世界七大洲。印度的公司主要負責亞太和中東地區,歐洲的公司主要定位在歐洲、獨聯體和北美市場,非洲的公司負責非洲和南美市場。
隨著阿波羅公司生產能力逐步增強,市場定位亦是逐步提高,力爭世界輪胎前10強成為公司新的發展目標。
“狂拽炫酷吊炸天”的美國
一提到美國輪胎品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固特異。作為全球輪胎三巨頭之一的固特異,其世界低位與普利司通、米其林并駕齊驅,銷售額亦超過200億美元。
入圍全球75強的美國輪胎企業有5家,其中固特異和固鉑是美國輪胎企業的重要支柱,固特異連續近十年排名第三,固鉑排第12名,均在前二十強以內。
從具體企業分析來看,固特異輪胎2015年以204.9億美元的收入居于世界輪胎第三位,與上年持平。目前固特異輪胎僅在中國大連設有一個大生產基地,在中國輪胎市場特別是半鋼輪胎市場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固鉑輪胎2015年以39.27億美元在世界輪胎第十二位,較上年持平。在與成本集團8年“姻緣”畫上句號之后,固鉑輪胎重新在中國市場規劃新的產業布局,今年三季度完成對青島格銳達橡膠有限公司的多數股權的收購交易。
從近五年的銷售情況來看,美國輪胎企業銷售總額均在200億美元左右,且連續四年在200億美元以上,其中2015年銷售額最高,達到262.43億美元。
“奔放洋氣有深度”的韓國
說起韓國輪胎,中國消費者對此并不陌生,韓泰、錦韓、耐克森在國內還是比較常見。韓國的三大輪胎企業在中國也均有投資建廠。
雖韓國輪胎企業較少,僅為三家,但其銷售排名均比較靠前,全部都在20強以內。從近五年韓國輪胎在世界的收入比重來看,其基本維持在6%左右。其中2013年以6.45%成為近五年中占比最高的年份。
從具體企業分析來看,韓泰輪胎2015年以53.2億美元的收入居于世界輪胎第七位,與上一年持平。目前韓泰輪胎在中國設有3大生產基地,在中國輪胎市場特別是半鋼輪胎市場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錦湖輪胎2015年以26.63億美元在世界輪胎第十四位,較去年下滑一位。目前錦湖輪胎也在中國長春、南京、天津設有生產工廠,但受前兩年返煉膠事件影響目前在中國的元氣仍未恢復。
耐克林輪胎2015年以17.784億美元的收入在世界輪胎排名第十八位,目前耐克森在中國僅有一個半鋼輪胎生產工廠,整體開工表現不錯。
從近五年的銷售情況來看,韓國輪胎企業銷售總額在100億美元左右的規格,在2013年達到最高,為120.53億美元,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走低,輪胎價格也開始下滑,2015年其銷售總額跌破100億美元,達到97.61億美元。
“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日本
日本作為經濟大國、工業強國,其輪胎行業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普利司通、住友、優科豪馬和東洋也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
從近五年的銷售情況來看,入圍75強的4家日本企業的銷售額在75強總銷售額中的占比一直維持在23%左右。其中2011年占比重最大為23.98%,2014年占比重最小為22.58%。
這4家企業的銷售額就占了總銷售額的接近1/4,這足以看出日本輪胎業的強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75強的銷售額在不斷下降,同時入圍75強的四家日本企業的銷售總額也在不斷下降。
普利司通作為輪胎行業內的佼佼者多年來一直占據著75強榜首的位置,今年也不例外,普利司通以240.45美元的銷售總額再度奪魁。
但普利司通的銷售額連續三年出現下滑,且今年為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
住友橡膠今年在75強中位列第6,與去年的排名保持一致。住友橡膠的銷售額也出現了近三年來最大幅度的下滑。
優科豪馬依然排名第8,但相比起前兩家優科豪馬的銷售額更是出現了連續四年的下滑。
東洋是日本唯一一家未進入前十的企業,并且排名較去年下滑一位,本年度位列第14,與去年相比東洋的銷售額下滑幅度有明顯擴大。銷售額的下滑與原料價格的走低以及激烈的競爭有較大相關性。
該篇文章沒有提及中國和歐洲的輪胎企業,但是日本輪胎品牌的全線崩盤是已經眾所周知的了。
所以,在日系巨頭落敗之際,國產輪胎能否后來居上,各位看官們有什么想法呢?